农业环境保护思路及目标(农业环境保护措施)

  • 时间:2024-07-24
  • 浏览量:71次

到2010年,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的战略目标是什么?[10分]

1、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实现农业的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通过科技创新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出,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2、现阶段我国农业战略目标的选择一般来说,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有四个:一是农业的社会安全目标,即增加农产品产量、保障粮食安全;二是农业的盈利目标,即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农民利益;三是农业的社会环境目标,即保证环境友好、生态改善;四是农业的创新目标,即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

3、中国环境保护工作方针是:“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这条方针是1972年中国在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的,在1973年举行的中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上得到了确认,并写入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农业环境保护的措施有哪些

农业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分述如下: 控制和消除污染源 世界各国已颁布几十项有关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条例,规定了50多种污染物的环境标准。中国已颁布的有关条例有《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农业环境保护工作条例》、《农业环境监测条例》等。

④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如禁用和限制使用剧毒农药和稳定性强的农药,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及利用天敌,培养抗性品种,采取综合措施防治病虫害等。⑤维护生态平衡。可采取的措施包括种植防护林,禁止对草原、森林和水域的不合理开发以及保护和利用天敌等。

[解析]《环境保护法》第20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防治土壤污染、土地沙化、盐渍化、贫瘠化、沼泽化、地面沉降和防治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源枯竭、种源灭绝以及其他生态失调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及植物生长激素。选项ABCD均符合本条的规定。

保护和改善农业环境的主要措施有:①强化农业环境管理,制定保护和改善农业环境、防止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法规,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管理体制。②积极防治工矿企业(包括乡镇企业在内)的“三废”污染。③防治农药、化肥污染,积极推广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大力发展有机肥、复合肥,合理施用化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至善清源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农业环境,包括使用生物多样性友好的农业实践,减少化学输入,使用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源,以及参与本地和国际环境保护项目,促进可持续农业。

第一,要加快构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

我国保护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具体有哪些措施?

第一,要加快构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

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广泛采用生态农业技术,示范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进生态经济全面发展。加强特色基地建设。广泛采用生态农业技术。示范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土壤污染治理。

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结合农村沼气能源的综合开发,大力推动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重点推广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同时,推广可降解和易回收的农膜,消除“白色污染”。此外,推广秸秆还田、秸秆过腹还田以及利用秸秆栽培食用菌后再还田的技术,以改善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

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田耕作方式改革,推广高效、低耗、环保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方法,减少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加强对土壤的保护和修复,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提高农田水土保持能力,减少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强化农村污染防治: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

3.克服农业生态环境效益经济外部性的两个主要思路是什么?

1、综上所述,克服农业生态环境效益经济外部性的两个主要思路是制定政策措施,强化农业生态环境效益的经济价值,以及推动农业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这些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农业生态环境效益经济外部性的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外部性又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或外差效应,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经济外部性是经济主体(包括厂商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即社会成员(包括组织和个人)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

3、对农业GDP是负效应,直接用GDP指标来衡量农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忽略了农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成本,即农地本身的生产价值,以及农地所具备的一些非市场价值,进而高估了农地非农化的经济效益,使得其计算结果与实际产生偏差,造成结论的不可靠。

4、” 从定义中可以得到以下理解: 外部性是一种人为的活动 外部性应该是在某项活动的主要目的以外派生出来的影响 外部性包括对生态环境等与社会福利有关的一切生物或非生物影响 外部性的存在造成社会脱离最有效的成产状态,使市场经济体制不能很好的实现其优化资源配置的基本功能。

5、两种手段都对负外部性,特别是污染等社会环境问题提出治理的可能,但是就当前的经济状况来看,征收庇古税相对来讲是比产权理论下的自愿协商解决要产生的社会效应大,下面具体分析在这个方面庇古税的优势和产权理论下的不足。

耕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耕地利用规划的关键原则包括可持续性、多功能性、适度集约和科学性。首先,可持续性要求耕地利用规划在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多功能性要求耕地在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的同时,兼顾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实现多方面的综合利用。

耕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思路是:耕地利用规划要考虑“山、水、田、林、路”综合协调,最大限度地开发土地生产力,方便生产,保护土地资源与环境。耕地规划亦称“耕地内部规划”。在既定耕地面积的前提下,对合理组织耕地利用的措施进行的全面安排。

保护耕地资源;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护耕地资源是耕地利用规划的首要任务。提高耕地利用效率;通过科学合理的耕地利用规划,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引导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耕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思路是:明确土地利用目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拓展知识:首先,明确土地利用目标是耕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在制定规划时,需要综合考虑当地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目标。

耕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思路是要实现“山、水、田、林、路”的综合协调,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生产力,同时便于生产并保护土地资源和环境。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办法》第二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关键部分,它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保护土地资源以及统筹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