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基础知识常识
学习农业需要掌握以下基础理论知识:植物学: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和遗传变异等方面的知识,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土壤学:研究土壤的形成、分类、性质、肥力和改良等方面的知识,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农业知识综合》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学位研究生设置的基础课选拔性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正、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农业推广硕士学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要求,为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提供择优录取的依据。
农业基础知识:学习农业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土壤学、气象学等。这些知识是理解农业生产过程和解决农业问题的基础。农作物栽培与育种:学习农作物的生长规律、生长发育调控、病虫害防治等知识,以及农作物的选育和改良技术。
包括数、理、化、语文、地理、法律等在内的基本知识,应达到 初中以上文化程度(9~12年),东部发达地区45岁以 下的农民应在12年以上。(2) 专业基础知识。环境类、生物类、计划生育类等专业知识。(3) 用于就业谋生的专业知识。
农业基础知识:这一领域涉及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土壤学、气象学等基本理论。学生需要掌握这些知识,以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过程并解决农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农作物栽培与育种:学生在这里将学习农作物的生长规律、生长发育调控、病虫害防治等知识,并探索农作物品种的选育与改良技术。
九年级政治——环境保护问题
问题有:废水、废气、白色污染等 原因: 人们的思想意识问题,重视程度不够。 国家法律制度不健全 地方保护主义作怪 某些人受利益驱使,不择手段,不顾国家、社会利益,只重视经济利益。
保护环境 (2)①我 国 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资源浪费损失十分严重。我 国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购物袋。由于过量使用以及回收不到位因素,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②目前我 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塑料袋难以分解,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环境保护就是研究和防止由于人类生活、生产建设活动使自然环境恶化,进而寻求控制、治理和消除各类因素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努力改善环境、美化环境、保护环境,使它更好的适应人类生活和工作需要。
因为当前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已经严重制约亚洲各国的发展。所以为了使社会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人口、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四是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环境问题。由于地球内部和星球之间的运动所造成的个别突发事件,如火山爆发、特大地震、山体滑坡等,其影响经过多级反馈,逐级放大,最终也影响全球环境。 臭氧层:人类的保护层 众所周知,地球被一层大气紧紧围裹着,从地面算起,从下而上可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和散逸层。
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建国初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据1992年卫星遥感测算,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
环保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2)
1956年,在日本熊本县发生的水俣病是由于人们食用被( )污染的鱼类后,在体内积累,逐渐引起的神经性疾病。
如何有效减少塑料垃圾?①尽量不购买、不使用;②重复使用、避免一次性。40、肉、蛋、鱼的药物残留是通过什么途径来的?用被污染的饲料喂养畜、禽和鱼,防病治病时使用抗生素等药物。4保鲜剂的作用是什么?作用是防止食品发霉、腐烂,抑制细菌、霉菌的生长。
本题答案:甲基汞 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第一次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进行认识,提出了( ),标志着环境保护事业在全世界范围启动了历史性转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根据《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从事电磁辐射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建设或者使用《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名录》中所列的电磁辐射建设项目或者设备,必须在建设项目申请立项前或者在购置设备前,向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权的 ( )办理环境保护申报登记手续。
生态文明建设知识竞赛试题100题
1、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 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个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行动纲领的执政党。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阐释了生态与文明的关系,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2、创建“生态县”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全县80%以上的乡镇达到生态乡镇建设指标,我县目前已有7个乡镇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的称号。创国家级生态县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不低于100%;一般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不低于8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大于等于( );公众满意率要大于95%。
3、生态文明是人类应对环境危机的必然选择,是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先进文化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干扰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4、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 以绿色科技为动力, 倡导 __D___和生态文明, 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 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A. 绿色文化 B. 生态文化 C. 先进文化 D. 环境文化 “十一五”期间,应从 ___A___三个方面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