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对土壤影响分析(有机农业对土壤影响分析论文)

  • 时间:2024-11-04
  • 浏览量:47次

在从事生态农业的过程中,人们为什么需定期向土壤施有机肥

1、第一点:化学肥料是呈无机态,长期的使用会使土地变酸土壤板结,保肥保水能力下降。第二点:大多数化肥具有含量高,肥效快的特点,但是大多数都很难以持久。第三点:化肥的成分比较单一,不能满足植物生长的各个时期需要。有机肥是一种完全肥料,呈有机态,里面含有植物需要的16种营养元素。

2、土壤改良 有机肥是一种很好的土壤改良剂。当有机肥被用于农田或退化土壤,可以增加有机质,改土壤结构,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量,并且可以减轻土壤的潜在侵蚀。改善了土地利用 农业有机废弃物的相当部分还在直接或简单处理后土地利用,虽也有肥料价值,并能起善土壤质量的作用。

3、通过以可持续和环保的方式提高土壤肥力并刺激植物生长,有机肥料将为土壤增加养分,以供植物吸收。这些营养素还被居住在健康,生产性土壤中的多种微生物所利用,这些微生物反过来又有利于植物生长,并提高植物的免疫力以及对高温和干旱条件的耐受性。

4、提高经济效益。总之,有机肥对土壤及植物有特殊作用,是任何其他肥料所不能代替的。但由于它体积庞大,运输贮藏不方便,养分含量低,肥效较慢等弊端,单施有机肥有时还不能完全满足植物要求,因此,应与化肥配合使用,以弥补其不足。

5、提高抗旱耐涝能力有机肥施入土壤后,可以增强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在干旱条件下,能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施用有机肥后,还能改良土壤空隙,使土壤疏松,改良根系生态环境,可以促进根系的发育,提高作物的耐涝性。

6、施用有机肥后微生物的数量明显增加,距离施有机肥处近的土壤尤为明显,这对加速有机态养分的释放,活化土壤中的养分有良好的作用。此外,有机肥还能减少某些作物的病害。

化学药品对土壤的影响

农药能防治病、虫、草害,如果使用得当,可保证作物的增产,但它是一类危害性很大的土壤污染物,施用不当,会引起土壤污染。施于土壤的化学农药,有的化学性质稳定,存留时间长,大量而持续使用农药,使其不断在土壤中累积,到一定程度便会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而成为污染物质。

含有重金属盐和高聚物的化学药品对土壤危害最大,会让土壤肥力下降,污染农作物,甚至造成绝收。

施用化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但不合理的使用,也会引起土壤污染。长期大量使用氮肥,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生物学性质恶化,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过量地使用硝态氮肥,会使饲料作物含有过多的硝酸盐,妨碍牲畜体内氧的输送,使其患病,严重的导致死亡。

为什么开垦农田会使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

1、与自然植被覆盖的土壤相比,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往往较低。而长期的农业耕作与管理,使得农田土壤有机碳也有自己的变异特征。中国是农业大国,因此大量的土壤开垦和农业耕作活动对土壤有机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首先,深耕会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中的有机质暴露在空气中,加速有机质的分解,导致有机碳流失。其次,深耕会破坏土壤生态系统,破坏土壤微生物群落,减少微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降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速率,从而降低有机碳密度。最后,深耕还会增加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风险,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3、气候因素:气候条件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很大。例如,温度和降水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解速度,从而影响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和分解。气候变化也会导致土壤有机碳的迁移和转化。土壤类型:土壤类型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的重要因素之一。

4、土壤有机质含量极易受环境条件和农业措施的影响,气候和地貌在较大范围内影响着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土壤耕性和轮作也会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变化,如:自然土壤开垦后土壤有机质含量会迅速减少,种植越久,土壤中有机质的变化越大,施肥自然会减缓这一过程的速率(但仍然无法阻止有机质减少的过程)。

5、气候因素:气温、降水和光照等气候因素对土壤有机碳储量有着显著影响。研究表明,气温升高会增加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导致土壤有机碳减少。而降水量的增加则有利于有机物质的沉积和固定,有益于土壤有机碳的累积。

6、碳表现在土壤钟既有机质。目前我国耕地有机质普遍很低,平均 1%左右。通过有机肥养地,大幅度提高土壤含碳量,进而提高产量。这里的有机肥,指自然界中的所有光合产物及其衍生物,不仅仅是传统理解的人粪尿和动物排泄物。高效生态农业中的有机肥将以植物源肥料如绿肥、秸秆肥、杂草肥为主。